河南金融“百宝箱”,让科技企业乘风破浪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孙凯杰】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健全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制度,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壮大耐心资本;要完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标准体系和基础制度。
随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我国融资结构长期以间接融资为主,这就需要我们积极稳妥引导银行保险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科技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策春风下,中原大地上的科创幼苗,正逐步享受到更加温暖和优渥的培育环境。在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银行、基金、担保、债券、股权投资等多元化金融工具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体系“百宝箱”不断完善,为企业破解资金瓶颈、优化产业链结构提供了坚实保障。
银行信贷:精准服务助推科技创新
2022年年末,由于行业回款速度变慢,一家河南的老牌电力企业正在为资金短缺而发愁;与此同时,在郑州龙子湖畔,几位医疗行业的毕业生正在东拼西凑,为他们的商业设想筹集研发费用。
受限于固定资产匮乏、研发周期漫长、盈利预期遥远等多重因素,融资贵、融资慢、融资难,成了众多科技型企业的棘手难题。
作为资金供给的主渠道,河南省多家商业银行在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创业上不断探索“科技+金融”新模式。截至2024年1月,银行机构在河南已建成科创金融中心6家、特色机构65家,专项服务于科技型企业融资发展。
围绕科技型企业融资痛点,近年来,河南省银行业积极加强产品创新。中原银行围绕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建立了不同时期的产品谱系;郑州银行创新“认股权贷”,在郑州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的同时,企业也以融资金额的一定比例向郑州银行授予认股期权;交通银行创新推出的主动授信模式,可基于现有线上产品的模型规则,引入内外部数据,提前生成意向融资额度;兴业银行郑州分行不断提升科技金融领域服务质效,围绕专精特新重点科技型企业,推出“研发贷”“兴速贷”“专精特新贷”等科技创新产品,为企业创新研发、提升销量、增强竞争力插上金融之翼。
信用贷款占比稳步增加,“无还本续贷”政策得到进一步优化,也切实解决了科技型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2024年年末,老牌电力企业成功获取了多笔“专精特新贷”,而年轻的创始人们也拿到了关键的发展资金,贷款均为纯信用,随借随还、无还本可续贷,切实解决了他们的痛点。在一系列金融产品的加持下,大到横跨大江大河的通信工程,小到以纳米计量的集成芯片,无数产业链上下游的“隐形冠军”得以持续壮大发展。
截至2024年11月末,河南省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5117.7亿元,同比增长9.1%;科技型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43%,低于全部企业贷款0.2个百分点。
产业基金:创新模式加速企业成长
近年来,河南在基金服务科技创新领域不断探索,以关键项目为突破口,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助力未来产业布局培育,逐步建立了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资体系,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能力不断加强。
展开全文
2024年,河南省财政厅设立总规模30亿元的河南省天使投资引导母基金,并印发《河南省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和《河南省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实施方案》,首次明确了原价回购、整体考核、尽职免责等机制,释放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政策导向,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等天使类项目。
2019年,一家制造空心玻璃微珠的河南企业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成为细分领域的佼佼者,急需资金扩大生产规模。提出需求后,他们连续获得了河南高创、国控基金和省科技厅“科技贷”的组团金融支持,燃眉之急即刻被化解。
首只本土S基金正式设立、大力实施“基金入豫”,河南基金业发展正在加快起势。截至2024年底,河南24只省级政府投资基金设立规模2263亿元,到位规模1105亿元,已投资项目1316个,极大地提升了河南省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整体实力。
信用担保:筑牢防线保障企业发展
要让科创“小苗”长成“大树”,并非易事。科技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常面临较高的信用风险,缺乏足够的抵押物成为银行贷款审批的主要障碍。为此,河南省大力发展信用担保业务,通过建立省、市、区三级担保体系,帮助科技型企业获得贷款支持。
河南经方云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中医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联合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研发了张仲景经方人工智能云服务平台——“中医AI大脑”,收录历代名医名家学术经验,建立了中医大数据库,模拟张仲景经方进行诊疗。即便具备如此“硬核”科技,经方云仍摆脱不了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桎梏。中原科技担保公司创新融资模式,成功帮助其获得银行“首贷”,助力实现技术升级与跨越发展。
中原科技担保公司成立于2020年,是中原再担保集团旗下专注服务于全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截至2024年底,中原科技担保公司在保余额101.31亿元,累计服务客户2.1万余户,2024年新增科技类融资担保业务41.11亿元,打通了企业融资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银行与企业间的催化剂,中原再担保集团将锚定加快建设金融强省目标,重点围绕“稳规模、提质量、控风险、强科技、严管理”推进工作,充分发挥担保体系龙头带动作用,引导合作担保机构协同发力。
科创债券:资本赋能驱动科技高飞
作为连接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的创新债券产品,科创债券近年来深受市场青睐。
2024年7月,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推动科技金融增量扩面降价提质工作方案》,明确提到,开展科技型企业债券融资培育行动,积极筛选、培育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发债主体,挖掘有意向的发债项目,推动债券承销机构与企业对接,加强债券发行培训辅导,支持科技型企业发行科创票据、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推动全省科技型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规模逐年递增。
截至2024年底,河南企业在交易所债券市场新发行科技创新债券3只、金额11亿元;已获批科技创新债券2只、金额50亿元;在审科技创新债券4只、金额54亿元。
政策保障:健康生态助力民企腾飞
科技型企业抗风险能力弱,更需要多方协作、建立风险分担机制。而河南未雨绸缪,在政策层面为科技型企业保驾护航。
202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了4000亿元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再贷款,向21家金融机构发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河南省科技厅出台了《科技助企惠企政策新十条(试行)》,聚焦“支早支小支科技”,对符合条件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提高“科技贷”损失补偿比例至80%;河南省工信厅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研究开发“专精特新贷”业务;河南省财政厅发布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财政政策》,提到要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支持。
多个领域所构建的科技金融生态系统,正在不断为科技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与战略引导。未来,河南省将在金融创新的指引下,持续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努力打造全国领先的科技金融新高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责编:刘安琪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评论